[返回索引页面]

河北邯郸市武安矿区农林局姚方宇给毛泽东的信

日期:1959-7-22 作者:姚方宇

姚方宇

敬爱的党中央和毛主席:

我想给你反映几个问题,并愿谈谈我的看法和主张。

一、大搞钢铁问题。成绩很大意义深长,众所周知,不可辩驳。但存在的问题也须正视。在时间和劳力安排上不够恰当,影响了秋收。在粮食方面丰产没有丰收,也没管好,严重的丢、烂、糟、吃是目前粮食紧张的根本原因。当时,群众和很多干部搞不通,有意见,但钢铁纪律很严也不敢说什么,有些领导同志则认为“为了大搞钢铁,扔点也没关系”,因此秋没有收好损失很大,群众不满,影响很不好。我认为大搞钢铁能早开始一个月,在正秋收时停10天或小搞,全力以赴或大部力量转上秋收,收好秋再搞钢铁,二者什么也不误,全能搞好,群众也很满意。我们应接受这个经验教训,今后在一般情况下无论误了什么事也不要误了收秋。主席说的很对“机不可失,时不再来”。

大搞钢铁,运动很大,来势很猛,山水不敌。任务大,完不成,先是动员群众卖废铁,废铁卖完了还不行,就逼着群众砸锅卖铁!并挨门逐户动员收查,铁锅、铁盆、铁壶、炉条、火柱等须统统卖掉(一户只留一副炉条,一根火柱)。虽然实际并无收净。更严重的是,有的地方实行了农具排队,好的留、坏的卖,一人(劳力)一件,多者卖掉,毁坏了不少机械和农具。群众极不满意,一些硬头皮的老农反问道:“今后你们还种地不种啦?”干部回答是“种地用机器”。还有个别地方个别干部,借收铁机会,搞铁又搞粮,搞出来,大吃二喝,与这些问题相应的打人、骂人、捆人、捕人,各种体罚责备,简直是多不胜举,这些全是群众最反对、影响最不好的。

我是个刚出校门的青年学生,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运动,一踏上工作岗位就投入这样的运动,真是不能适应,只好抱了消极态度。当时我觉得我们那样做,是在破坏党群关系、破坏党的事业,破坏生产、破坏社会主义建设。因此,我越积极也就破坏性越大。但因没锻炼,没经验,没把握,又不敢说什么,怕妨碍运动、怕危害自己、但又确实搞不通,很痛心,我曾在自己的日记本里写道:“……难道这是我们党的政策吗?……”

这些问题,虽不是全国性的、普遍性的,但却是严重的,我们必须正视的。很可惜,至今很多人还不敢或者不愿正视这些缺点和错误,也有一些人则完全否定了大搞钢铁的成绩,我觉得有必要在全党全团和全体干部中,很好总结大搞钢铁之成绩、经验、缺点、错误及其教训,用以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。

二、总结、吸收办高级社的经验问题。我们从搞互助组到办高级社有多年的历史,创造和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,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吸收。大办公社以后,不少同志错误的认为,凡是旧的东西都该一脚踢开,代之新的一套,可惜没本事把旧的太阳换成新月亮,否则也要换上试试看。而且会说:“月亮就比太阳强!”因为月亮是新的,太阳是旧的。

当然,我们应该大力创造新的,但是成功的旧的东西我们应该很好的总结吸收,只有在很好总结吸收旧的东西的基础上,才能创造出成功的新的东西来。我认为在高级社时实行的三定政策、包工包产、定额管理、按劳分配的部分,执行按劳动日平均分配、自留地、奖励开小片荒地、谁种谁收等等,这些全是成功而宝贵的经验。这些经验不仅在高级社有其积极作用,就是在公社化的今天和整个社会主义过程中,仍然有它的积极作用。

包工包产,定额管理,不仅在社会主义需要,就是到了共产主义也需要。到了共产主义也要有先进与落后、好与坏的区别,要衡量之,必须有标准尺度。同时,一个人,一个集体,要没有个奋斗目标是不行的。生产愈发展、计划性愈强,要不实行相应的包工包产和定额管理,就很难保证计划的全面实现。为了衡量先进与落后,为使集体和个人有个奋斗目标,为保证计划的全面实现,包工包产和定额管理,到了共产主义也必须存在。

三、自留地问题。把自留地当成私有生产资料看是不对的。自留地是公有私用的生产资料。自留地按比例按人口平均分配,人人都有谁也不多谁也不少,用者只有使用的权力而没有出租、转卖、转借和继承的权力,所以说自留地的本质是公有性质,它的作用与生活资料相同,它不可能成为人剥削人和穷富悬殊的因素。根据人民生活需要和社会生产的需要,自留地不仅在社会主义需要存在,就是到了共产主义也可能存在,且有存在的必要。我们可以预料,到了共产主义,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高,物质条件极大丰富了、能在最大限度内满足每个社会成员的需要,但不能无限度的满足,不可能谁要什么就给什么。因各人的要求不同,集体供给又不可能完全满足,留点自留地可以种点不同蔬菜、瓜果、花卉之类,养些鸡鸭兔之类等,来弥补集体供给某些不足问题。

四、关于检查、评比检查、现场会议及其他。检查、评比检查、参观、现场会议等,确是推动工作,交流和推广经验的好办法,但是次数太多了、规模太大了、即发展和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时,不仅没有好处,反而要起反面作用。现在就是这样。比如检查和评比检查来说吧,小队间7至10天一次,村队间10天半月一次,管区间半月到一月一次,公社间一月或一月多一点一次,地委、省委也要组织检查,不但次数多,而且项目也多,又是生产评比检查,又是除四害讲卫生评比检查,还有整社、蔬菜、畜牧、文教、政法等数不清的检查和评比检查,次数多、项目多,规模也很大。检查团走到哪里都要找支书、大队长介绍基本情况,又要找支书、队长领路、还要吸收小队长和群众参加,好歹一集中,就是十几个、二十来个人、甚至更多一些。一大群人要干活又是好样的劳力。山街上转到地里、再由地里转到办公室、连转代谈一弄一天。这样多的检查团弄得社队,特别是村队干部光研究贯彻上级评比信号,拟定本村评比条件,迎接和招待上级评比检查团,参加和本单位有关的检查团,搞本单位内的评比检查等,就很够忙了,不要说再搞别的工作了。群众们的反映是“三天评比,两天检查,光说生产工作赶不到前去,一群一群的闲人,在家哪个不顶个强劳力呢?”从前,干部群众迎接检查团劲头很大,现在不大了,检查疲塌了。检查团的刺激作用失效了,2·4——D萘乙酸用量适当了,能刺激植物生长,用量不适当,太多了,就要抑制植物生长。检查、评比检查、参观和现场会和2·4—D萘乙酸一样,是种刺激素,用量适当效果很好,用量不当,效果相反。

在平常的评比检查工作方法上,也很值得研究。不少的三类村实际生产搞的不坏,秋后产量不低,社员分红不少。我走过两个三类村,58年终评产一个扛了丰产元帅旗,一个棉花单产全社第一,他们都是全年三类村。在检查工作方面,确实存有不深入不具体,不客观不实际,重形式轻内容的毛病。因此也助长了农村工作中的浮夸作风,差不多好点的村队检查团一来就要加班鏖战,过去则了事。有的村队为了应付检查团晚上加班锄麦苗,间棉苗(且在刚下过雨之后),但检查团一看就表扬某村某人干劲冲天,并要当条宝贵经验马上推广,至于效果如何他们却不管。

我认为,全国和全省性的评比检查,一年搞1至2次,专区和县一季搞1次,公社、管理区一季1次或次数少多点,村队一月搞1次,也就不少了,次数太多了没有好处。各级和各项检查、评比,能够结合起来进行最好结合起来进行,节省时间又节省人力。在检查方法上,应该重内容少讲形式,比如农业生产,平常就查庄稼长的好坏,秋后就看产量高低,这些要放到最主要的地位,因为各县、各社、各村以至各小队的自然条件、物质条件,人力等不同,农活重点也不完全相同,所以在评比检查内容上,也不易强求一致,尤其是公社以上的评比检查、农业生产方面的内容,强求一致是没有好处的。

五、难捉摸的变革和空头支票有害无利。一年来,我们的政策,各种规章制度,劳动组织劳动管理等方面的变革,真是难以捉摸,有的群众讲道:“春天是政策(认真贯彻执行),夏天是原则(原则上不变),秋天是需要(实际需要变)”。群众这样讲不是没有根据的。去年春天是认真贯彻执行政策,社员有自留地、开荒自由,谁种谁收,又不扣吃粮指标,到了夏天基本没变,到了秋天则统统没收。这样做行不通,不利于生产。今春又是认真贯彻执行政策,归还社员自留地和小片荒地,还是谁种谁收。这样变了变不仅打击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,而且降低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,事与愿违,很不合算。农村的生产队和基本核算单位,大变小,小变大,分开了合,合了分开,耕作区今年一变,明年一换,甚至一春好几变,严重的打击了先进生产队,助长了落后。现在的土地普遍存在着边不修,堰不整,塌倒哪儿种到哪儿的现象。队长、社员们讲道:“好赖地种一年吧,明年还不知道谁种呢”,倒来倒去纯害无利。

去年大办全民食堂,哪村哪队不办便是落后保守,就得受批评,找原因,作检讨,必须办。说全是多数群众要求,倒很值得研究。现在调整了供给制,真正贯彻了自愿原则多数人回家吃饭了。一合一散没有益处。成立起食堂要大庆大贺改善生活,解散食堂要散伙,有的借机大吃二喝,不但集体浪费,更严重的是私人浪费。山区的老百姓生活很节俭,过去粮食都有点节余,成立了食堂思想不安不摸底,又经常挖潜力动员卖余粮,不少人食堂饭也吃了,家里余粮也没有省下。我有一个亲戚是共产党员,模范干部,不到一年的时间,除吃了食堂饭,家里粮食除卖了,还吃了200多斤。他说,人们都认为穷了有法过,富了没法过。因为过去谁节约谁就有余粮,谁有余粮谁就要惹很多麻烦,三天动员卖余粮,两天动员节约粮,又是干部说,又是亲友劝,反正自己不能吃。群众产生这种思想,跟我们工作中的缺点是有密切关系的。去年冬天有的食堂用量很有计划,正象毛主席说的,闲时吃稀,忙时吃干,节约了粮食待春忙时吃好点。可是今春粮食紧张了,就不按政策办事了,人家节约下的粮食,有的动员卖了,有的顶了供应指标。群众不同意,埋怨干部,干部们好心落不是,也生气地说:“今后可不节约啦!”这样的变打击了群众的节约积极因素,助长了浪费的消极性。

去年大搞钢铁时,一切为钢铁让路,扔点粮食也没有关系,等粮食丢在地上马上又变了,粮食是宝中之宝,扔粮食是犯罪行为,必须组织全党全民往回拣粮,直至今春2、3月还搞精收,误工没数损失极大,群众们反应是:“反正你们有理!”这样的事例很多不必多说了。下面再说下空头支票。

空头支票,就是说了办不到。去年秋季大搞深翻种麦时,连夜鏖战,为给群众鼓劲就向群众讲道:“好好干吧,小麦丰收了谁不吃白面,还得作思想检讨。”这些同志把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看得太容易了。春天粮食紧张了说是外边有的是粮食,就是一时运不来,并且说全年每人平均400斤指标不变,大搞节约运动就是为了保证400斤指标。又说打下麦子就好了,结果呢?麦子打了,每人每天平均1斤粮食1两也不加,每人3斤棉刚卖给社员,但因任务完不成马上又动员社员往出卖,又派这个工作组那个干部大搞收购,半月20天的挨门收,群众说:“干脆不给好不好,刚卖给又叫卖。”

难捉摸的变革,空头支票,说了不算的事例很多,这些当然不是我们有意做出的,而是工作中的缺点造成的,不管什么原因,反正没好处。好事千件不厌,坏事只用一件。我们工作中这些缺点,我们必须提起注意,坚决克服。因为它不仅在经济上造成损失,而且更重要的是给党造成了严重的政治损失,它对党群关系,干群关系,党的事业,党的威信起着严重的破坏作用,这是我们必须提起注意的。

六、关于说真话,办实事问题。办虚事,说假话,是种脏风,是种邪气,虽非主流,但害处极大。不怕扑门大风,就怕钻窗脏风,因为它最能害人。一些人为了得到领导赞许,求得荣誉地位,不惜伤国害民,不惜破坏党群关系,不惜破坏党的事业,对党对人民不是老老实实讲真话,而是虚虚假假说假话。他们对上是吹牛说大话虚报成绩说假话,对下是许愿说假话,硬逼别人也说假话。为求得假话阵线的统一,谁不同意这条阵线,谁就得挨批评作反省。我真恨他们说假话,特别是压着别人说假话。我认为,对党对人民说假话,是严重的犯罪行为,假如我要是个法官,我就要判他们重罪,假如我要是税务局局长,我就要派他们重税或查他们漏税。

凡说假话的人,一般技术很高,算盘很清,若不对实不易查出,比如汇报什么假数字,不会没另没整的报个整千整万,而后面总要加上个尾巴,免得领导怀疑。整社期间,汇报工作,我说过一次假话,但说得很不成功,单项数字之和,比总数大了很多,不过事先我声明过,问的数字中很多我不知道,对方要我估计,开头不敢估,后来敢估了,一估就出圈了。

根据现在的客观条件,我们尽最大的努力,基耕深度不要说1尺到1尺半以上,多数能深到8寸也就很不简单了。去年的深翻种麦地一般说耕的不错,但多数在1尺以上那是假话,多数6至8寸,6寸以下和1尺以上都是少数。今春的棉、粮、薯地说深翻到1至1.5尺,那更是假的。不管畜耕还是机耕,6寸以上能犁到就算是好样的。拿施肥来说,一般地区好赖地平均,不要说每亩施底肥2万斤、3万斤、5万斤的,平均每亩好点的肥料能施到5000斤,也就很不简单了。可惜的是,很多地连1000斤甚至100斤肥料也没有。可以计算一下,每人平均2至3亩地的地方,每亩施肥2万斤,不用说积肥运肥的功夫,单从地头往地里倒需要多长时间。

自学习贯彻主席6条意见以来,说假话的空气被压住了些,但并没有除断根,现在仍严重存在。今年麦收按条件讲大同公社的单产该超过城关公社,但实际确没超过,有的村也确有瞒产私分现象,通过区、社核产工作组深入各村,搞了9天,核实结果还是赶不上城关,最后没法了公社党委就招了队长以上党员会议(区核产工作组多数参加)根据各村的不同情况按种麦亩数“硬加虚数”,往起提单产数字。硬加的虚数怎么办?各村队按种麦亩数或按人口分担任务。到村队则按人口平均扣群众吃粮指标,来弥补上报之“虚数”。如永星大队(联村队),每人平均扣7斤12两指标,来分担硬给的虚数。

这种做法是种伤国害民的犯罪行为,是打击先进村,打击老实人,不是在杜绝瞒产私分,而是在促进瞒产私分。不少的支书、队长、会计以及区、社干部搞不通,但搞不通就得作检讨,受批评!真是要把好人冤死!

这种作法,有的村胆大向群众公开宣布了,有的村不敢跟群众见面,准备偷扣(延迟供应)。远在公社开会之前,支部书记杨林成就对我说:“就怕最后没法硬扣群众吃粮指标!”我说:“实事求是,打多少报多少,产量实在提不高也不能那样做。”“不能那样做,去年扣群众指标不是咱来?”原来他们硬加虚数扣群众指标不是一次了。群众和村干部们反映是:“撑死大胆的,饿死胆小的。”“谁老实,谁吃亏。”“现在打一天不说假话都不能过了。”

与说假话相应的就是浮夸、不实在。在农村工作中确实存在只顾门前,不管后院,只顾中心重点,不顾各点相关全面,只重好地,不重赖地,只重水地,不重旱地,只重平地,不重山地,偏重形式不重内容,只图面美,不图实在适用等毛病。很多村庄订了很多报纸,堆在队部,锁在柜里不往下发,也没人看;村上挂着很多红专大学、党校、团校的大牌,里面却常年无人上课学习,实际也没有时间学习。有的村为装门面、写标语、搭牌坊、跃进门、画漫画,制这个牌写那个牌,往地插牌等等,一年误工没数,花钱也很多。有的为了迎接检查团,便分任务写大字报,并提出鏖战一昼夜写出2万张的口号 。单用纸墨笔一项开支,一年要花几千元,不少村检查团一来(事先有通知叫做好准备),便加班鏖战,灯笼火把,热火朝天,检查团一走便是天安门前的马路“既平又长”。有的领导同志这样向群众讲:“别的不说,马路边必须种好!”“检查团来了必须加班。”拿植树造林来说,很多社、村一汇报就是种了几千亩,几十万棵,但栽上不管,死活听便,结果是年年植树造林,树木有减无增。大搞水利,打水窖,一打几十眼数量不少,确实不假,但能蓄水的十难抽一。这些东西虽然听起来好听,看起来好看,实际是得不偿失的,不仅在经济上浪费,而且助长了浮夸风气,有何益处呢?

说假话,办虚事,是资产阶级的本色,它与无产阶级的讲真话,办实事,踏踏实实,忠心耿耿,为人民办事的作风是水火不相容的。我认为这股歪风邪气必须整,而且应该自上而下的彻底整掉。原则它不仅要坏干部,坏群众的本身,而且要坏党群关系,坏党的事业。

七、关于社、队干部参加劳动问题。中央关于公社、管理区、村队各级干部参加劳动的规定,并没有认真贯彻执行,要不相应的改变我们的工作方法,也确实没有法认真贯彻执行。因为这些干部光应付评比检查和各种检查团,参加现场会、参观会、评比总结会、布置工作会,到管区开会,到县开会,到专区开会还要到省开会,这个会那个会,还有很多记不住名的会,又是三天汇报两天总结等等。就这些会和事务工作,就把他们的时间挤满了,甚至连他们的睡觉时间也都给挤掉了,哪里还有时间和社员一块参加劳动呢?连做具体工作的时间都很少了。

我认为,要想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规定,必须先改变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某些规章制度,使干部从繁忙的会议和繁重的事务工作中解放出来,否则光说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规定,不过是说说而已。

八、关于国家干部数量和质量问题。公社前下放回不少干部,公社后又抽调上好多,有的地方干部不仅没比以前减少,反而比以前增多。要改进一下工作方法,改变一些规章制度,做到合理使用人才,权限义务分明,而又协作一致,我们的机构和人员还可大量精简,精减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干部也不会影响正常工作,精简下的干部全部转入工农业生产,去当工人、当社员或担任其基层领导职务,国家需要时可从中提拔优秀分子。若临时需要也可临时抽调。放下去,提上来,才能保证干部质量的提高。放下去是空桶,桶入水中,再提上来就满了。尤其是象我们这样的学生出身,没经过生产锻炼的青年干部,应该放下去深入知识的海洋,灌个满桶上来。一句话,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就对了。

若要大量下放干部,一些权力、义务也应相应的下放。比如农业战线上的农情调查,病虫情报,搞什么重点试验等等。随着技术干部的下放和农民技术水平的提高,我们满可以委托基层去搞,用不着国家派技术干部专门去搞了。只有这样新的科学技术才能迅速的在农村中扎根生长。

下放干部不能下放了事,每年在适当的时期把他们集中起来,学习训练互相交流经验,取长补短使之不断提高。这是培养和提高干部的重要一环。

机构太复杂和国家干部太多了,没有好处,国家负担重,群众不满意,对干部本身也没有好处。比如一个600至700户的重点村庄,住上1至2个包村干部,又住几个搞各种典型试验的技术干部,还要住上个棉花(管验棉送棉)干部,又是临时的这个工作组,那个工作组,这个检查团,那个检查团,平均经常有7、8个国家干部住着,给村上增加麻烦很多,干部群众都不欢迎。我认为一个村住上一个包村干部,应当把全面工作包起来,实在不能包的技术工作当然例外,实在用不着住那么多的干部。

我还想特别提下我们农业技术干部问题,我很同意邓子恢副总理的讲话,即农校毕业学生全回本村本社参加生产,结合生产实践理论,若有成功创造可以就地推广或推广全面。国家需要的时候从中提拔优秀分子,这样做对国家有利,对干部本身也没害处。

九、关于“对台戏”和少数人意见问题。我所说的对台戏,是同唱社会主义内容,但在腔调上和艺术表演可以各有不同。比如有高调,有低调,有平调,或者还有其他多种调,同时对起来唱就是对台戏啦,谁好谁坏谁是谁非,可以互相争辩评论。便重要的评论者还是广大的观众。你说你唱的好可是群众不看你的戏,那么这种好就值得研究了。唱对台戏即对一个问题发表不同意见,有助于矛盾的暴露,有助于矛盾的解决,即有助于意见行动的统一。表面矛盾并不可怕,潜在矛盾才是真正危险的。可是在实际工作中,很多人并不这样认为,他们怕对台戏即怕反面意见,怕暴露矛盾。为什么?怕反面意见引起群众的共鸣,会影响意见行动的统一,怕影响任务的完成,怕影响运动的发展……

党的政策,领导意见,交给群众讨论,就是要大家发表不同的意见以听取各方面的反应,那么就是要求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真实思想真实意见。但是有些人,往往不是这样,他们只是按着领导意图发言,却不谈自己的真实思想,按领导意图发言当然很对,但不是真心话那就不对了。

一些敢讲真心话的人,对党的政策或领导意见,提出了不同的见解,即反面意见,他们马上就起来反驳。他们的态度不是与人为善,以理服人,而是言语伤人,糊人家口。因此,少数人的反面意见,即使正确,往往也受不到尊重,有的只是打击、压制。

年初,我参加了整社工作。在讨论劳动组织和劳动报酬的时候,区委提出两种方案。一是定额加奖制、按级领工资;一是打破级别限制,按劳动日领工资。头一种方法是区委批准大力推行的,第二种是决定重点试行的。在讨论中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好,因为是多数群众满意,又容易接受,多数基层干部满意又容易掌握执行,也符合中央提出的半工资半供给制原则要求,但许多人却不坚持自己的真实意见,只是随流而去,少数人坚持提出自己意见,却惹来很多麻烦。有的人批判道:“执行这种方法基本上否定了工资制,不符合中央要求。”不符合中央要求也不符合领导意图,谁还敢坚持呢?况且,明知坚持也行不通。会后,我们小组几个同志互相谈论。我还坚持我的意见,有的人批判道:“按劳动日计酬,是计件工资形式,计件工资嘛在全国是受批判的东西,今天你要拿出来在农村中实行,是原则性错误的。”可是没过几天市委五级干部会议上,决定了实行按劳动日计工资的方法,他们的意见也就由正面转到反面来了。

当时,全国实行半供给制的原则,我觉得根据实际情况是有问题的,因为不少地方除供给部分外,按劳分配部分则很少很少了,所以应该调整,否则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。可是我这样一提,就有人反驳道:“难道中央的规定还能错吗?”我说:“不管谁规定根据实际情况是有问题的。”他们就又反问道:“你说中央规定就不是实际情况吗?”真不知为什么他们如此的武断。

这样的事例太多了,我不想再多举了。

除了怕唱对台戏,不少人也不敢唱对台戏,他们有三怕:一怕戴右倾落后保守帽,二怕摘掉乌纱帽,三更怕戴右派帽。

敬爱的党中央和毛主席,现在的农村工作有很多问题,不仅是我一人实在搞不通,也实在不能适应,一些老干部同志对我们讲道:农村工作就不能那样认真,闭上一个眼睛,睁开一个眼睛才行。我觉得两只眼睛好好的经常要闭上一只实在不得劲,您说到底应该怎样对待农村工作呢?是不是就不能太认真呢?是不是闭上一只眼睛才行呢?对党对人民讲假话是不是犯罪行为呢?面临着这些实际问题,我实在没法应付,思想搞不通,有时使我很生气,以至消极苦恼。

敬爱的党中央和毛主席,我不是说农村工作很坏,总的说农村形势很好,但这些问题是确实存在的,虽不一定是全国普遍性的,但是严重的,是必须解决的。

我提出的问题中,有些是原则性的东西,但是我就这样认为,热切的希望得到你的批评指教,帮助我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这些问题。

敬爱的党中央和毛主席:请莫怪我如此荒唐,敢对着您发表谬见。但是,我觉得作为党的助手,作为一个共青团员,有责任向您反映这些问题,并谈出自己的真实意见,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对自己的批评指教。

敬爱的党中央和毛主席:这封信一直写了几个月,写过很多次,开过很多头,最后鼓了极大的勇气,才算好赖写成了。由于工作没经验,没经过实际锻炼,知识浅薄,里面免不了有文理不通、词不达意的地方。若有不清的地方,只要您需要,我可再作解释说明。

这些问题,愿您设法调查研究,并作出解决的办法,但不愿把信转回来或转给本单位领导。热切希望批评指教。

祝您健康

河北省邯郸市武安矿区农林局姚方宇1959年7月22日

来源:《武安县志》(北京: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,1990)611-616页。

[返回索引页面]



Copyright (C) 2024 Marxist-Leninist-Maoist.
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, distribute and/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, Version 1.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;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, no Front-Cover Texts, and no Back-Cover Texts.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"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".